跨學群討論會:史家之藝──學術史與研究方法

跨學群討論會:史家之藝──學術史與研究方法 議程
主辦:《史原》復刊第六期編輯委員會/協辦: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
2015年4月18日週六  國立臺灣大學文學院文二十教室
12:30-13:00 報 到 領取議程資料
13:00-13:10 開 場 主持人歐陽宣致詞
13:10-13:30 第一場古代史 講者:李修平,「為何要在美國學中國考古?」
13:30-13:50 第二場中古史 講者:黃庭碩,「碧落黃泉窮不盡:中國中古史研究的新挑戰」
13:50-14:10 第三場宋遼金元史 講者:毛元亨,「數位時代的宋史研究」
14:10-14:20 提問 主持人:歐陽宣

14:20-14:30 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中場休息

14:30-14:50 第四場明清史 講者:何幸真,「生活經驗、鼎革世變與歷史論述:淺談明代記憶研究的幾個面向」
14:50-15:10 第五場近現代史 講者:柯小菁,「問歷史:口述史的操作與運用」
15:10-15:30 第六場臺灣史 講者:蘇峯楠,「歷史的三次元:談圖像史料與GIS的相遇」
15:30-15:50 第七場西洋史 講者:陳禹仲,「語言、觀念、歷史:歐美思想史的歷史視域」
15:50-16:00 提問 主持人:歐陽宣
16:00-16:30 七位講者綜合討論 主持人:歐陽宣
16:30 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散會

講者介紹(按議程先後排序)

古代史   李修平:UCLA考古學系博士候選人

中古史   黃庭碩: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博士生

宋遼金元史 毛元亨: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碩士

明清史   何幸真: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博士生

近現代史  柯小菁:國立清華大學歷史學系博士生

臺灣史   蘇峯楠:國立政治大學臺灣史研究所博士生

西洋史   陳禹仲:牛津大學歷史系博士生

 

發表留言